从软到硬!软件产品硬件化的五大关键步骤

现在工作不好做,有人选择转岗,有人选择换公司。产品经理如何选择?其实,可以考虑将软件产品硬件化,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当前,政府部门都在开始实行“大一统”的建设模式,就是上面建个系统让大家都来用,别再各自搞一套、重复造轮子,这不仅省钱还省力。

这种模式啊,对咱们软件公司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本来嘛,卖软件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卖得越多,成本就越低,哪怕前期投入大点也没关系,多卖几套就赚回来了,毛利率轻轻松松70%以上。

而当我们的客户开始“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时候,这生意就不好做了,大家就只能去挤破脑袋抢定制化项目。

说实话,以前很多公司做定制项目,账面上看着风光。

实际上呢?利润薄得像纸一样,一不小心就亏损了。但没办法啊,公司里一大帮产研人员等着吃饭呢,只能硬着头皮接点项目来续命。

所以呢,在当前这种“大一统”建设的趋势下,企业只能是另谋出路。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不能坐着等死,更不能躺着撒泼。

出路在哪里呢?硬件装备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一、为啥要咱们把软件做成硬件呢?

1、硬件产品更容易让客户掏大钱

这也是G端行业的特性决定的。买产品的不是用产品的,也就导致很多的软件产品价值被极大的低估。

除了领导来参观考察的时候可以展示一下大屏数据,没有哪个领导会去体验下这个产品的操作好不好用。

硬件不同的地方在于,不管它用不用,至少是一个东西摆在那里,怎么也算是一个固定资产。买了来,大家都看得到,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要是软件系统,自己看不懂,总是担心会被“坑”。

2、硬件产品可没那么容易被竞争对手抄袭

你费尽心思搞出来个有市场的软件,结果不出三个月,竞争对手就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你说业内这几家大公司做出类似的产品,还不一定是抄袭我们的,但有些本地化的小公司你根本杜绝不了。

软件系统确实是技术门槛太低了,找几个程序员捣鼓几个月就可以把产品做出来。

有利润的情况下,本地企业凭什么一定要选择代理我们的产品而不选择自己做一个出来呢?

反过来,这就是硬件产品的优势,要模仿出一款硬件产品出来,难度和软件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毕竟硬件还涉及到供应链的问题,这也算是公司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3、硬件产品可以拒绝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软件产品为啥难以标准化?就是因为客户总觉得软件嘛,功能、页面、文字等这些很容易改动,需求提起来没完没了。你还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

但硬件设备就不同了,客户想改?咱们就可以大方地告诉他们:“硬件改动成本高啊,得定制,得加钱。您这单一家改,真心不划算。”

客户一般都能接受这理由。要是软件你这么说,客户可能觉得你就是在忽悠他。

小结一下:硬件产品既可以提升产品的售价,增加销售的机会,也能够降低产品被模仿、抄袭的可能性,还能够拒绝各种需求,按照标准化的产品持续销售。

所以,咱们才想把软件硬件化改造一番。

二、软硬件结合,智能化是王道

话说啊,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本应该是打造一个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但有趣的是,物理化的硬件不仅没被淘汰,反而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喜欢搞智能化硬件,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原因嘛,就是智能硬件现在越来越便宜了。咱们大中国可是世界工厂啊,什么都能造,而且成本还低得一批。这不,智能硬件也搭上了这趟“廉价”列车。

另一个原因,随着大数据的价值不断的被挖掘,用户的数据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有用。通过手机APP获取用户数据的红利期已经迎来了瓶颈,互联网大厂为了获取大量的数据来“喂饱”自己,必然得寻求新的数据来源,智能硬件就成为了获取用户数据的一个关键管道。

不过啊,咱们要的可不是那些传统硬件,而是智能硬件。这也是科技型企业区别传统企业的一个名词:智能。

那么,硬件设备要具备智能化,应该要具备哪些特点呢?

站在我们产品设计的角度,你得知道啥是智能硬件,才能够结合软件产品的认知,碰撞出新产品的机会。

1、数据可以联网

智能化硬件产品可以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或者接口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同时,数据可以传输到云端进行计算,不再受限于硬件本身的数据存储、处理能力。

例如,智能家居产品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者云平台,实现对家里的温度、湿度、照明等数据进行远程查阅和监控。

2、对硬件的操控更加智能

智能硬件相比传统硬件,硬件组成多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

有了传感器,硬件就能主动接收信息,多个传感器传入海量且复杂的数据后,如何更高效的进行数据处理?

智能化硬件产品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就能够实现对设备的智能控制。

例如,智能音箱可以听懂主人发出的指令,播放音乐或控制家里的各种电器。

3、设备外观更具科技感

智能化硬件产品通常具有更现代化的外观设计,更显科技感。

一方面,产品使用的材料更加高端、工艺更复杂、设计更创新。

另一方面,因为设备加入了各种智能化的功能,如人脸识别、指纹解锁、语音唤醒,必然在外观设计上要融入这些智能化的配件。

例如,可穿戴的智能眼镜,外观设计时尚新颖,让人看起来就非常高科技。

这一部分的内容写的有点偏理论,总结起来就是,智能化的产品在设计上要考虑到数据物联、智能操作和科技外观。

三、软件系统硬件化实操的几个步骤

要实现软件产品的硬件化,不是单纯理解的把软件嵌入到硬件设备中,而是将硬件和软件紧密结合,实现软硬件一体化设计。

1、软硬件融合方案的设计

软硬件融合方案的设计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基础。在你打算将软件产品硬件化之前,就需要考虑到这么几个方面:

  • 软件系统的哪些功能需要用物理硬件来支撑?比如说,想要指纹开锁?得搞个指纹识别器呀!人脸识别?前置摄像头得上场。想喊一嗓子就唤醒机器?那得塞个拾音器和小喇叭进去。
  • 硬件设备产生的哪些数据需要回传到管理平台或软件应用上?得确保他们之间的“沟通语言”(接口和通信协议)没问题。比如说,机器拍的小视频、录的声音得能顺利传给咱们的业务系统。
  • 软件的性能需要什么样的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才能支撑?当前还得重点考虑国产化的CPU、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选型,其次再是评估CPU、存储的相关配置。
  • 设备的电池容量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重要指标。特别是便携式的设备,客户用设备外出办案,如果这个产品解决的业务场景所耗时间较长,那么设备待机时长就得有保障。

软硬件融合的核心目标是要兼顾软件灵活性和硬件高性能,实现既要硬件产品好用又要功能改造容易。

2、设备外观的选型

设备的外观选型往往是一个硬件产品是否能大卖的关键之一。外观设计既要符合市场的审美需求,也得满足产品的功能需要和对应的定位匹配。

特别是,要能够让客户感知到,硬件设备被感知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 视觉感知:产品的造型、颜色、风格得吸引人吧?尺寸、材料也不能忽视哦!还有包装,图案、色彩、文字和logo都得讲究。通过视觉感知可以判断,产品外观是否新颖、是否彰显个性、与众不同,是否做工精良,看起来高端大气,是否包装精美。(这是产品能不能定高价的关键。)
  • 触觉感知:通过触觉感知的产品特征有:产品的材质、质感、重量、结构强度,产品的交互界面、操作按钮等。通过触觉感知可以判断,产品的材质摸起来是否舒服,重量是不是比较轻巧,按钮操作是不是比较便捷、灵敏。(硬件产品的销售客户是一定要看到实物的,这些触觉的感知点做的好,也会是产品的一大卖点。)
  • 听觉感知:主要就是声音交互和音响的质量。(声音交互这个就可以作为硬件设备的一个亮点,解决用户不知道怎么操作的问题,体现操作的友好性。)

简单来说,设备外观就是要看起来:新奇特、高大上。

3、嵌入式软件选型

在选择嵌入式软件时,需要考虑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与硬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最好是那种一开机就能自动启动的软件,别让客户再费劲去找程序打开。

常见的操作系统如下:

  • RTOS/单片机:开发难度低,容易上手,但拓展性和兼容性比较差。一般用在一些低调的设备上,如手环、手表。
  • Linux:开发难度高,但稳定性绝对一流,拓展性和兼容性也还不错。它经常出现在对安全和稳定性要求高的场合,比如工业路由器这些。
  • 安卓:开发难度适中,稳定性适中,拓展性和兼容性高。一般用在比较高端的产品设备上,也是当前我们做产品主要考虑的嵌入式软件。

所以说,选嵌入式软件就像找小伙伴一样,得看你需要什么类型的,再根据情况挑个最合适的。

4、协同软件应用选型

软硬件一体化这家伙,单打独斗可不行,得找个好搭档——协同软件,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这样不仅能实现更复杂的功能,还能让咱们的产品方案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说起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它们要么紧抱着生态类APP的大腿,要么就跳进平台级IOT体系的大家庭。

为啥呢?还不就是为了能实现远程智能化控制,同时变身数据获取的小能手!

因此,在协同应用软件的设计上,要不就是把硬件设备的数据传输到某个应用软件中,成为其数据来源的一部分;要不就是整合到某个物联网的解决方案中,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智能管控。

5、硬件厂家的选择

硬件设备的推出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环节:供应链。

对于完全不懂硬件设备的产品经理来讲,最稳妥、最容易、最有效的做法还是寻找一款“半成熟”产品,可以直接OEM,或者简单提出一些定制需求,就能借助当前公司的销售渠道推向市场。

不过,在选择“半成熟”产品还是“代工厂”产品时,可得好好琢磨一下:

  1. 看看产品需求:如果产品对硬件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较高,或者需要特定的技术支持,那么选择“半成熟”产品可能更合适。如果产品对价格和交付时间要求较高,或者需要定制化的硬件设备,那么选择“代工厂”产品可能更合适。
  2. 算算预期销量:要是你的产品一年到头都卖不出几个,连最小生产批量都达不到,那还是乖乖选“半成熟”产品吧。可要是你的硬件设备销量不错,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想要更高的利润、更强的渠道掌控力和产品竞争力,那就得直接去找源头厂家了。毕竟,大多数公司都是设计型的企业,得找代工厂来生产制造。
  3. 掂量技术水平:要是你们公司有足够的技术实力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硬件问题,对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也了如指掌,那就选“代工厂”产品呗。如果你们公司没有硬件相关的研发人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那还是选“半成熟”产品比较保险。

总之,选择硬件厂家就像找对象一样,得门当户对、情投意合才行!

最后的话

信息技术在狂奔,物联网也跟风一样地发展起来,这以后啊,各种混搭、跨界的智能硬件产品肯定会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咱们虽然主要是搞软件的,但也得瞅瞅智能硬件产品带来的新机会,说不定就能发现新大陆呢!

做智能硬件和投入AI技术研发类似,都是一条相对有技术含量,有竞争壁垒的,走得人少的路。

正是因为难做,所以能够做好这两方面的公司都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咱们软件产品经理啊,想要更上一层楼,提升个人实力,这两个方向可是值得试试的。

本文来自作者:武林,不代表爱氧气立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yangqi@qq.com)爱氧气处理。

(0)
上一篇 2024年5月30日 下午2:04
下一篇 2024年5月30日 下午2:2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iya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