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VS腾讯:流量之王的两种哲学

AI时代,字节跳动腾讯作为两大流量巨头,正以截然不同的哲学展开竞争。本文深入剖析了字节与腾讯在流量、内容和AI应用上的不同路径,探讨了这两种模式在数字文明演进中的优势与局限,以及它们对未来互联网格局的深远影响。

腾讯元宝直接接入deepseek,微信的搜索在灰度测试deepseek,豆包和kimi的营销打得火热,回过头一看,腾讯又直接摘果子了。‍‍‍‍‍‍‍‍‍‍‍‍‍‍‍‍‍‍‍‍‍‍‍‍‍‍‍‍

这一次,内部赛马可能不需要赛那么多马了。‍‍‍‍‍‍‍‍‍‍‍‍‍‍‍

字节VS腾讯,两个流量之王的打法和生存哲学,延续到了AI时代。

01 媒介革命中的两套生存哲学

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发展史,本质是一场媒介形态的持续革命。

从文字到图文,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从虚拟社交到AI交互,每一次媒介迁徙都催生出新的巨头。

在这场变革中,字节跳动与腾讯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存哲学:

字节跳动信奉“大力出奇迹”的闪电战法则,以算法为矛,流量为盾,不断开辟新战场。

腾讯则践行“敢为人后”的持久战思维,以微信为核,IP为网,在竞品试错后收割战场。

02 字节有清晰的媒介布局

字节跳动的发展史,堪称一部媒介形态的”工业化复刻史”。

其核心战略可概括为:“技术标准化+流量重注+快速迭代”三部曲:

从文字(今日头条)、图片(收购脸萌团队孵化轻颜、剪映,现在的即梦背后也有脸萌团队的身影)、音频(短暂尝试)、问答(悟空问答,挖了知乎墙角,但没做好)、短视频(抖音)、社区(飞聊,抄了即刻,但没做好),现在则是短剧(红果短剧),AI(豆包),字节始终在追逐,乃至引领媒介形态的浪潮。

其秘诀在于将推荐算法标准化,通过“数据冷启动-流量轰炸-留存优化”三板斧快速复制成功。

这之中,有成功,有失败。

从组织能力来看,字节的“大中台+敏捷小组”架构,使其能同时发起数十个创新项目。

但这种工业化创新模式更擅长需要规模效应与标准化能力的领域,如内容分发平台、工具类产品。

而当遇到更艺术的领域,也就是需要创意沉淀与生态滋养的领域时,其短板开始显现:比如游戏业务高开低走。

短剧字节做得可以,长视频影视却不行,暴露出流量思维与内容产业的基因冲突。

03 腾讯“敢为人后”

相较于字节的激进,腾讯更擅长狙击。

有人说,在腾讯像是在养老,一方面说明腾讯需要降本增效,有些人创新不动了,得让年轻人上场。‍‍‍‍‍‍‍‍‍‍

另一方面,有些东西就是得慢慢养,比如游戏和影视,包括微信。

段永平讲过“敢为人后”的逻辑,苹果和腾讯都是这一类企业。他认为,所有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的,只是做的比别人更好。‍‍‍‍‍‍‍‍‍‍‍‍‍‍‍‍

相比字节,腾讯核心能力在于“敢为人后-精准狙击-长线培育”

游戏是在盛大之后,微信支付是在支付宝之后,腾讯视频是在优酷、爱奇艺之后,视频号是在抖音快手之后,大模型和AI应用是在字节豆包、百度文心一言之后。‍‍‍‍‍‍

微信的哲学和苹果是一样的,不在于时刻创新,而在于打造了一个数字社会操作系统。

当腾讯决定进入某个领域时,只需要打开微信的“能力抽屉”。

最新接入deepseek,对话式交互可能重构搜索市场格局,ai agent想象空间巨大。‍

另外,在需要长期投入的内容领域,腾讯展现出惊人的耐心。游戏业务通过投资Epic、Supercell获取工业化能力,用《王者荣耀》长青游戏验证长线运营。

影视领域,《漫长的季节》、《繁花》、《庆余年》等爆款,验证了头部剧集的虹吸效应。

快有快的打法,慢生意有慢生意的护城河。

04 决战AI时代:两种路线的终极碰撞

当前AI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媒介形态,两大巨头的战略分野愈发清晰:

字节延续大力出奇迹,准备”AI工业化”:

豆包大模型延续“技术普惠”思路,通过AI生成工具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在营销文案、短视频脚本等领域快速落地。

但面临通用能力不足的质疑,如同其过往产品往往强于分发而非创作。

剪映、即梦等工具,在海内外都率先拔得头筹,这种快速占领市场的能力,是腾讯现在所欠缺的。‍‍‍‍‍‍‍‍‍‍‍‍‍

腾讯在AI应用上慢了半拍,混元大模型选择深度对接微信、QQ、腾讯文档等场景,像当年的微信支付一样做“水电煤”式的基础设施。

既然不快,就等机会,等到了DeepSeek。‍

DeepSeek与腾讯云、腾讯元宝和微信搜索的结合,可能孕育出首个真正融入社交关系的智能助手。

字节要不要接入DeepSeek?先发者有先发者的苦恼。‍‍‍‍‍

05 互联网进化的双螺旋

毫无疑问,字节和腾讯这两个流量之王,还会继续被对比。

字节模式证明标准化能力可快速占领增量市场,但容易陷入“创新者的窘境”。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张一鸣是中国的扎克伯格,那么新一代教父,可能是梁文峰了。‍‍‍‍‍‍‍‍‍‍

腾讯模式彰显数字操作系统的抗周期能力,但需要警惕组织钝化。

从某种程度来说,字节VS腾讯,也是技术算法VS人文温度。

当算法开始主导内容生产,字节需要思考如何避免内容“空心化”。

腾讯则需警惕游戏和微信长青,所带来的创新抑制。

唯一确定的是:媒介形态会消亡,但人类连接的本质永存。字节与腾讯的博弈,实则是数字文明演进的双螺旋。

本文来自作者:吴怼怼,不代表爱氧气立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yangqi@qq.com)爱氧气处理。

(3)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