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思想?

在这个“无思时代”下,各种信息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被外界各种框架所束缚,做不到自己独立思考。那么独立思考的本质是什么,又该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作者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一起来看下。

什么是思想?

这是一个“无思时代”。

我们总被各种外界框架而束缚自己。不得不说众人都在阐述“独立思考”,甚至也有很多方法论能给予人们借鉴;我也经常思考「独立思考」的本质是什么?

解决问题吗?显然这只是表层;而最内核其实为“改变人的观念”,也便是思想

那你能得到众多不同答案,譬如:

它是价值观加方法论,让人懂得某个道理进而驱动行动去有所改变;也有人认为思想是个人意识经过思维活动形成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体系,这种场景如同我们常说的「老一辈人的思想」。

那思想是禁锢的吗?显然不是,它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在我看来,从科学到神学,具体到抽象,实与虚,道与法;我们知道一个东西是什么「解构」,才能去获得它的「结构」,并使用它「重构」。

这套流程也称之为「破局」,你遇到的多数问题无解多半在于“没找到结构,无法解构进而重构”。

如何能做到经济,文化,处世,情感,心灵谋略等各类一通百通?我把这些学科比作成“软件”;想要看通破解它们就要了解“编程”;编程便是所谓的哲学或者说是「思想」。

脑子的结构不同进一步造成思想不同,换言之破解方法与呈现也不同,因此人「结构」不同,决定了人生的过程与结果,若你此刻有无解之题,希望这篇笔记有所顿悟。

一、载体

所有知识,学科,基础设施都有一个相同的本质,那便是研究「事物存在的形态」,只是研究领域,维度不同,那结果如何呈现呢?

需要靠流动体,那便是「文字,公式,算法,阁形等」。

古代战略思想家们把各自逻辑用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后,大家互相沟通,最后也便出现细分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经济,心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这些人为表明各自独立思考逻辑是正确的,会采用实验的方式去验证。

换句话说:实验就是实际验证的意思,能够自圆其说又能适用某个范围之内,那你就成为一个学派;然后用自己的名字叫上思考的逻辑命名,譬如:牛顿定律。

那些已经被思考过,在某个领域可以被确定的逻辑,统称之为「科学」。

因此大家小时候的梦想是科学家,都以为很高大上,殊不知科学家有很多细分领域,譬如:做研发属于科学家,做经济是「经济学家」。

除这些领域外,还有一部分玩思想的人很难被归类,因为这些人的思考维度「又虚又高」,属于万金油学科,不论什么科学派,这些人的思想都可以参合一下。

譬如:

老子讲阴阳观,这套思想往各种学科上套都合身;那很多「办实事」的人一看,哇,这套思维好厉害,我也要借用一下。

尤其是研究社会科学的,本身人文的东西比较主观,大家玩的都比较虚,这样一套再合适不过。

再或者说,带兵打仗做管理,靠舌头游说四方做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做人力工作都可以运用「阴阳观」来套。

纵横家,首席战略官虽然都在「办实事」,但坐下来论道时都在一个系统中。

而这一切好处就是大家的底层体系都相同,可以相互转化,做人力的年龄稍大可以做公关;做营销的可以做技术,无非是「操作技能」熟练度问题。

但除科学与哲学以外,还有极少一部分思想很难被归类,那便是「神学」;这些人的思考维度更高,更虚,虚到专门研究「元宇宙」,可以将物理,量子,数学进行结合。

办实事那些人很难去从科学角度解释所做事情,就会借助这套思维来形容。

所以科学是描述,往上是哲学,再发展为神学,是从实到虚的过程;虚是指导实践,验证第一性推理带来的结果;而实践又是验证「虚」,两者称之为「虚实结合」。

虽然维度不同,但没有谁高低的说法;并不是哲学家就比科学家思想要厉害,大家只是研究维度与领域不同而已。

什么是思想?

这一切如同种地:

农民的维度很务实,技能最重要,种好一亩三分地后来年拥有好收成;但上升到一亿农民一起种田,那就开始变得很虚;这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就要启动了,研究量产,发展等问题。

虚实很重要,谁也离不开谁,譬如科学上研究事物存在形态从“分子维度”到原子维度,再研究到“无”的维度,就需要哲学开路。

到最高维度也就是「科学家的天花板」时,万物万事包括人都是神创造的,犹如圣经中的「亚当与夏娃」。

越难验证的越往神学上靠,越容易验证就越往科学上靠近,而中间「即虚又务实」的这片领域就是「哲学」;换句话说:神学无边际,科学有边界,哲学中间徘徊做承接。

若需要抽象化表达,那就是大家熟悉的老子口中所阐述的「道法自然」的「道」,这里法是动词,自然就是万物,道就成为自然之上,超越自然并掌控自然的东西。

因此道家和道教不同,前者属于哲学,后者属于神学;同样务虚,维度不同,领域不同。

那“神”是什么?就是人类思维天花板之上的维度,若人格化形容就是各种神仙领袖,有的白胡子,有的秃头,有的带圆帽子等。

在人类思维里,能自圆其说并实际验证的逻辑就会被归类为「科学范畴」;不能自圆其说又不能实际验证的都扔给「神」。

夹在中间和稀泥的就是哲学’换句话说,人人都可以做哲学,人人都有思想,但水平「认识维度」不同罢了。

科学与神学需要对立统一,哲学就干这事,宇宙里就这么些东西,扔到科学中的东西越多,扔给神的东西就越少。

因此“神很不高兴,每次科学界做出新东西都是对神学的一次打脸”。

大家都想其乐融融不干架,就需要哲学在中间做「和事佬」,最终形态就是科学与神学走在一起,到某个维度变成一个学科,相当于虚和实,阴和阳;最终未完成前,哲学永远是“和稀泥”的。

二、维度

如何理解“和稀泥”?就是在务实层面无限玩耍,也能在务虚层面来去自由。

换句话说,在务实层面随便找个应用领域做载体,后面加个「哲学」二字都很合身,譬如:大厂管理哲学中的「三板斧」。

不光是各种科学领域可以套用,其他领域同样,如:

心灵哲学,麻将哲学,买菜哲学;在务虚层面又可以很高,在务实层面又能接地气;而评判的标准在于「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换句话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还是精神构成?那神到底有没有?什么形态呢?到此聪慧的伙伴就能看出:

哲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玩弄虚实”,可以“虚实并举”,这就是典型的“和稀泥”,玩不确定。

譬如:

你跟某个老板聊“产品怎么做”,他可以给你上升到故事层面,我们未来想成为什么?这通常是他不知道具体怎么做,但还需给你描绘我要做什么,达到共鸣,让你觉得段位又很高级。

所以,哲学的定义是什么?

研究事物存在的形态上,能够将虚实统一在某个恰当维度上的「思维逻辑」;当然这个定义也不一定准确,谁也不敢给哲学下定义,原因在于哲学本身就是不确定性,怎么能够拥有确定定义呢?

就好比老子口中的“道”,谁能给道下定义呢?那为什么还需要下定义呢?原因在于「恰当」二字,哲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拿来用的,而非研究的。

那何为恰当?

我把它称之为知识的「道术法」,把一套知识(也就是某位思想家的逻辑体系分为“道术法”或叫“体用术”也可以)。

道就是研究事物存在的独特方法,属于虚的层面;什么叫思想,首先要有认识世界存在的方法,这个决定思想的高度。

换句话说,一个人思想中如何看世界,世界就是呈现什么样子,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决定于思想高度,也就是思想中的「道」。

什么是思想?

虽然每位思想家不同,但是“其道一也”;意思是到了某个高度大道趋同,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先说什么叫高度?

举个例子,老人搞个线下见面会,一群人去参观老子,回来后大家纷纷议论说「老子是个圣人」(事物存在的形态);这时高度就凸显出来了。

有人说老子就是白发老头,还秃顶,看样子肾不好,我临走还告诉他要注意身体健康。

也有人说,老子是位慈祥的长者,目光温和充满睿智,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也有人说老子是位谋略大师,这次线下会没白去,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善”了,原来善是一种智慧,受教。

也有人说,老子真是位思想家,以后肯定能流传后世开宗立派,其思想要比其他几家高明很多;这时一位长相难看的人感叹到,老子真乃神龙也,能升能隐幻化无常啊。

当然这些比喻显然非常不恰当,但充分的表达:

每个人眼中都有对世界认识的方法,以此来定义事物存在的形态,从而在事物上获取力量,同一个见面会,最后一位获得的力量最大。

因此方法不同,高度不同;高度不同,认识不同;认识不同,所获得的力量不同,这也是不在同一维度的人很难沟通,因为所获得的力量不同。

高维对低纬度是支配关系,很多科幻的描述就是少数人把世界塑造成一场游戏。

他们在后面操纵游戏规则,确保能赢的始终是他们,若你想过的更好且有机会赢,就要不断接近真相。

三、法术

思想光有高度不行,一直玩高度就「出世」了,普通人还需要「入世」刨食,此刻“道”就要往应用领域上套,也就是“法”。

套的领域越多,思想越有广度;这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意义就开始体现。道和法都是务虚的层面,但有区别,前者讲究规律,后者讲究规则;规律是研究事物存在的本源层,规则是需要时所设定出来的。

换句话说:

前者是对事物存在形态独特的思想认识,一旦形成基本不会变;后者是由前者的知道和推理得来,在不断进行中变化。

道和法是一体的,脑子里有什么样的道,法就呈现出什么样子。

很多人直接学法,但是脑子里情不出道,也就是人们所讲的「脑子没开光」。

结果就是死板教条,学咭信咭,不会融会贯通;没有道的指引,高度就升不上去,在法的层面遇到实际困惑就会一头雾水,自己不会解答。

什么是思想?

譬如:

你看到很多公司前期收益与市场规模都非常好,后期突然下滑而无法转型。

从术的方面来说是「业务方向与团队问题」,而实则背后是「跨界迁移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提升维度,也是悟道;会分析问题等于解决问题。

再举个例子:

你看中国TOB公司,悟性极度不高的人会直接拿国外甚至国内同行公司往上套,各种模仿,最后不断被打脸,打完脸还想不明白,就会产生戾气。

若脑子里有道,就可以看到本源层,从服务的B端公司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中的「细分领域」。

在看政治条例;在上升到行业历史演变形态,在上升到形态存在背后的生存规律,那基本就掌握「第一性」,这就够用了。

你看小米这家公司,从社区共创开始到现在世界500强;雷布斯其实掌握了「发展形态」,一切以米粉为中心,米粉就是核心。

不论是生态链故事还是未来汽车业务;始终不担心用户,再加上「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进一步夯实;转化成为故事,用术层面的「厚道」达到极致,怎么会不成功?

因此,从本质规律层,自高往下推论规则层,再从政治形态推演到经济形态,从经济形态再到公司形态,基本市面讲的各种规则你也不会相信了。

从此你会有套自己独特的看法,推导出一套只有你自己知道的「规则」。

所以,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规则是不一样的,在我的逻辑中严格意义说:道和法属于哲学,术已经不属于「玩虚实」的思想范畴;术是法延伸出来的昊体适用技巧。

四、规律

不变的规律(道),善变的规则(法);更新迭代的技巧(术),这个逻辑用在为人处世哲学上可理解为:

不变的是人性,善变的是利益,更新迭代的处世方法论。再看定义,哲学就是在研究事物存在的形态上,能够将虚实统一在某个恰当维度上的思维逻辑;那用法是什么呢?

道和法(哲学)是将昊象事物不断地抽象化成独特形态,因此,思想不同形态不同;道需要悟性,给脑子开光;法需要载体,试想下,没有载体你将什么抽象化呢?

道看得越高越透,就能定的越准,术自然而言也就能灵活运用;因此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形态研究,都能搞出一套「道,术,法」。

思想因变化而存在,没有道的指引,观察与学习的东西就是静态的,也就只能学到「死法」和「死术」;这就是《矛盾论》所讲的批判经验主义。

人的思想也就是所谓对“道”的领悟,关键在于能不能「动」起来,也就是“变化”起来,虚实的变化,理论与实践的变化。

什么是思想?

举个例子:

一般不懂管理的人,让他去带团队做领导,脑子里第一反应是需要多少人,执行力够不够用。

这种层次跟流氓打架水准一样;懂管理的会分两个层级:“玩经验主义”和“玩变化主义”(哲学思想)。

前者也分很多层次,领导会根据团队的人所学的“死法”来分层,譬如有人学的是私域运营,有人懂得营销策划,有人懂数据分析等。

后者是“怎么协同作战”,几个人能力有无迁移的可能;这些玩的都是“死”的;什么是“活”的呢?

根据用法,道和法(哲学)是将昊象事物不断抽象化,譬如:《孙子兵法》将军事战斗抽象为“风林火山”集中形态: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入火,不动如山,那一些不同认知的人就会说,这是一种干劲而已,描述这么夸张。

军事斗争是「生死之地」,孙武那么有思想的人玩口哨的「喊口号建设」,因此他眼中没有什么大铁棒子,也没有什么固定套路与固定编队方案。

在他眼中只有抽象的形态,在团队管理与竞品打仗时,根据虚实,强弱,远近,明暗,奇正等矛盾变化,根据能力范围组合各种形态。

因此,市场有时要快打,有时要慢打,有时要狠打,要不断变化要「动」起来,一定不要「按套路出牌」。

所以管理的团队是人,是武器,是矛盾的不断变化,根据性格,情绪状态维度不断提升;这就是哲学思想。

思想没有保质期,无论古今都可以使用,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乃至到了如今「金融战」「内卷下企业间拉锯战」都可以使用。

学「死法」的人,跟他讲「活」的东西,他也会看成死的;这就犹如你看我在跟你分享社群如何运营,其实我在说「人性」。

没有“道”不能将昊象事物抽象化起来,就一定不会「变化」。

什么是思想?

从公司之间竞争角度,要抽象化到“内部”与“外部”,敌人与朋友这些矛盾形态中不断转化;有时你的对手可能不是竞品,而是自身的团队。

因此兵法讲究攻守,将军事化斗争抽象化;纵横讲捭固,将“忽悠人”抽象化。

这犹如正常人看一个人,他是张三,再深度一点,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或者他是君子还是小人?

最普通的人脑子基本一点不开光,在于不能脱离我的角度,总是站在自身角度去评判外物;像「好与坏」,「君子与小人」这些都属于情绪化的形容词,不属于将事物抽象化。

鬼谷子所述: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什么意思呢?先跳出自己,来客观的看待自己,再将自己抽象化起来,把自己研究明白的人,自然也就明白别人了。

那怎么抽象化呢?

人是矛盾体,思想一动就是矛盾在不断变化,要学会观察自己,把矛盾都「熟悉一遍」,再去看别人很容易看透。

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对「是非」的判定和变化,在想法上会产生向阳和向阴,在道德上定义对错,继而定义物质利益上的价值。

人与野兽不一样在于人不会「无脑」的无限追求利益,在行为和语言这些外露层面上会有诸多特征,为什么叫捭阖(bǎi hé)?

一张一弛,一呼一吸也就是哲学上的虚实变化,人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都在这「一呼一吸」的变化之间,换句话说:看人就要抓住他思想里的矛盾变化。

人的思想就像一个穹顶,高度决定了广度,道打破了经验主义(死法)束缚后,情道覆盖面才可变广,只要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及信息,任何领域都可以去「验算」一遍。

但在规律中我们要小心「刻板」;不论是什么学科或在工作中,总有一群人在争夺话语权,就像元素周期表,写几个字母去定义元素。

那么人们就会按照这个定义乃至流程去沟通,但是没有此定义前,神州大地上也有这些元素存在,因此灵活应变是思想的基础能力。

所以当人脑子开光,思想开悟,性格也会变得随和,这相当于内部「结构」变化导致外部的变化,不会倔强,黑白分明,自我固执等,反而会赋能包容,温和,谦恭。

这便是透过性格也能看到人的格局,就像我的表达,这些美好词汇背后都是富有变化的思想在起作用。

总结一下:

那怎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菲茨杰拉德说过一句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或给出建议时,你要记住,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像你这样的条件。

我想说的是,任何时候都要拥有「向内求,向前看」的认知底层;前者不仅包括个人经验,立场,观念,习惯,还有自我审视的一种态度。

后者即打开心房,放下小我,去接纳身边一切美好与烦恼带来的生活体验,进而从中提升自我,不要让长期腐朽的固化思想停留脑中太长。

那从术的方面成长角度,你也可以在日常多接触一些思想成熟和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点。

其次多看历史相关的书,广泛接纳各种学科;不随意对别人观点倾斜,学会从中思考学习正确思想与方法论,然后去狠狠执行。

从工作角度,智远认为,想要「重构」,就要找到「结构」,然后进行「解构」,从而找到不变规律,进行实践后才能破局。

没有人限制你人生;不想被条条框框限制的背后是「看透了条框」而依然遵循规律,思考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世界,然后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吗?

本文来自作者:王智远,不代表爱氧气立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yangqi@qq.com)爱氧气处理。

(1)
上一篇 2021年10月8日 下午2:39
下一篇 2021年10月8日 下午3:1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iya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