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S是仓库管理系统的缩写,是对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和即时库存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不同的仓库,不同的货主有不同的需求,应该如何应对这些五花八门的业务场景呢?一起来文中寻找答案吧。
一、WMS智能业务策略产生的原因
不同仓库,不同的货主,不同的产品属性,在仓内管理呈中现多样化的管理诉求。
比如同一个仓库下A货主希望可以边拣边分,B货主希望先拣后分;冷冻生鲜类库区的产品在执行出库时,为了保持库内产品的新鲜度,需要严格执行先进先出,日用百货类库区则对保质期和有效期敏感性较弱,仓管希望拣货路径最短,越快越好。
为了让WMS系统可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尽可能多的实际业务场景,复杂多变的用户诉求,降低在业务边界不断孵化演变,业务目标不断调整过程中,定制化功能和规则给系统带来的固化挑战,很多成熟的WMS系统,产生了不同的智能化的策略部署方案。
利用不同环节设定的引擎机制和具体规则,降低了业务的不断调整给系统带来的挑战性,真正地实现了以不变应万变。
二、常见WMS的策略及定义
入库上架策略:系统可以在收货上架环节,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进行自动指派库位。基于不同的规则引擎和约束条件,同一个仓库下的不同单据类型、不同产品,不同产品状态等可分别定义不同的上架策略。
质检策略:定义质检样本的抽取规则。
波次策略:电商零售、医药以及服装行业等,为辅助业务实现提高订单拣货效率的目标,一般订单会采用合并拣货的模式,即将满足一些共同属性的订单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然后将合并的拣货任务下发至仓库现场执行拣货作业。波次规则主要需要结合公司的订单商品的分布及商品属性的进行定制。
库存周转策略:用于告诉系统如何查找合适的货物时,一般是从业务控制和优化仓内货物的库存周转率、仓内利用率视角,来控制出库批次的,比如按先进先出还是根据货物的过期时间来出货,按照库位动线还是按照库位清空原则。库存周转策略一般需和分配策略结合使用。
分配策略:用来告诉系统如何查找合适的货物,是从业务控制库区分布视角出发的,比如先发整栈板的货物还是先将散货发出去,先发哪个货位的货物,选择哪个出货库区等。可以针对不同的货主、不同订单类型定义不同的分配策略,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出货要求。
拣货策略:拣货策略的生效时间是在系统执行完波次分配库存后,将对应的拣货明细,按照一定的规则合并或者拆分生成拣货单的环节。
三、如何搭配业务场景使用对应的策略?
四、业务策略具体规则使用说明
入库上架策略:多种上架策略可以单一配置,也可以按照一定优先级进行组合生效。当相关货物到达仓库后,WMS系统首先会判断货物所在仓库,然后基于商品分类,货主信息,然后按顺序执行货物的上架操作,以期最大程度满足业务的作业效率或者业务目标(比如库位利用率管控,库内作业时间最短)
具体常见配置规则如下:
- ABC原则:基于帕累托分析方法,可以按照销量金额或销售数量等特征,将商品进行品类划分为A(下单数量或金额多、流动快),C类(流通慢,价值低廉),B类介于两者中间。假设货架总共六层,基于人体工学特征,将货架定义为A区(取货容易),一般对应货架的3-4层;B区(取货比较容易),一般对应货架的2-5层;C区(取货比较困难),一般对应货架的1-6层。基于货架的分层取货特征,可以对应将ABC品类放置在对应的ABC区层位上。
- 最短路径原则:假设系统内已经维护各个货位对应的通道,货架和XY坐标数据,可以计算得到上架到对应库位,预计需要的行走路径。一般结合商品库存周转率使用,库存周转率高的SKU,上架时,优先分配靠近进出口的货位;而库存周转率较低的SKU,上架时优先分配远离进出口的货位。
- 产品属性原则(重量、体积、正常品、残损品等不同维度):结合产品维护的档案信息,比如重物(单件重量超过一定数值),优先分配至容易搬运区域;泡货(体积大,重量小)可以选择分配至高位货架区域等,入库时正常品和残次品可以分配至对应不同的货区,用以做好仓库现场的质量把控。
- 产品相对集中原则:属于同一种品类的产品,在仓库上架环节,优先分配至同一固定区域的对应货位,比如电子产品区、生鲜区、日用品区,用以针对不同的商品品类做好分区管理。
- 包装规则:根据货物的包装形态(托盘,箱,散件)进行区分,将相同包装形态的商品,尽量放在相邻货位。
- 订单类型规则(采购入库 调拨入库 生产入库 退货入库):基于不同的入库订单类型,将商品上架到不同的库区,比如销退商品,由于质量状态待判定,一般不会直接存入存储区或者拣货区;调拨商品一般为整托商品,常常直接存入存储区,用以补货拆零出库时使用。一般订单类型规则,需要和其他上架策略规则组合使用,基于优先级控制生效顺序。
- 库存合并规则:将相同供应商、相同产品、相同批次优先存储在同一货位或邻近货位。假设仓内允许商品一品多位,或一位多品,产品进入仓库后,优先检查固定仓位存储类型中的固定货位(或者历史已存入库存的货位)是否可用,若该库位已被占用或放满时,优先将产品存储到靠近分配到该产品的固定货位的预留存储区域(如靠近固定仓位的空仓)。
综上,上架策略在配置环节,可以限定生效的货主、订单类型(采购订单、调拨订单、退货订单、库内订单等)、商品形态(良品、不良品)、指定区域。如果需要多种上架策略组合生效,也可以针对对应的上架策略设置对应的优先级。
波次策略:订单进入WMS系统后,审单通过后,系统对订单进行数据结构分析,将订单按照一定的优先原则汇总分类,批量下发。
波次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行集约化拣货,而集约化拣货主要有以下两个主要优势:1) 提高拣货效率,减少拣货行走路线;2) 归类拣货,如相同客户的订单归类、相同出货方向的进行归类,降低拣货后的后续的理货二次分拣工作。
具体常见配置规则如下:
- 定时规则:按照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比如下单时间、期望到货时间等)将订单进行合并。
- 路线规则:按照收货人所在的路线进行订单合并(对于同一条送货路线(或同一个收货地区)的货物,安排在一个波次分拣,且合并生成集货任务时也进行集货点的集中摆放,便于简化交接装车工作,缩短装车时间)。
- 订单数量规则:每个波次合并的订单总量控制(比如,系统中下发100张订单,波次限制每次只能合并下发50张,此时至少会生成两个波次)。
- 订单行数规则:每个波次合并的订单行总量控制。
- 产品数量规则:每个波次合并的产品总量控制。
- 产品重合率分析规则:在筛选订单时,按照产品在各个订单中出现的频次优化选择,以提高合并拣货的效率。
- 包装筛选规则:波次筛选订单时,需要考虑包装的类型(件/箱/托盘)。
基于上述规则的组合生效,波次策略可以在下述方面协助业务提升作业效率:缩短拣货路径,减少重复行走,作业面积减少,订单SKU集中度提高。
分配策略:WMS系统可以将仓内的物理库区,划分为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逻辑拣货作业区,也可以将多个物理库区合并为一个逻辑拣货作业区。此时在分配库存下发时,可以针对货主或者订单类型等条件,限制对应单据的库存分配指定逻辑库位类型(存储库位、缓存库位、拣货库位、差异库位等)、指定逻辑拣货区域,指定逻辑库位等。有的特殊场景下,允许通过分配规则设定是否允许订单部分分配的清空下,进行下发。
具体常见配置规则如下:
- 指定逻辑库位类型:限制仅能获取存储库位、缓存库位、拣货库位、或差异库位等类型的库位上,获取可用库存。
- 指定逻辑拣货区域:限制仅能在系统划定的对应逻辑拣货区域进行库存分配。
- 指定逻辑库位:仅能在指定库位进行库存分配占用。
综上,分配规则直接定义了拣货作业人员的作业范围(拣货库位、存储库位等),最终的拣货动线合理性将极大程度依赖于分配规则的设置逻辑。
库存周转策略:通过系统分配库存的逻辑,实现对库内商品的库龄、库内库位的流通使用等具体业务指标的优化控制。
具体常见配置规则如下:
- 先进先出:可以设定某个商品,在本仓库进出时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策略,这样每次出库,系统需要自动检查商品在库的批次,指定最先入库的批次作为本次出库的批次,并将对应的库位写入对应的出库任务中。
- 先到期先出货:上架时必须采集对应商品的生效时间信息,优先指定生效结束时间靠前的产品出库。
- 指定批次出货:指定某个或多个批次分配库存出库。
- 库位利用率优先:优先清空货位上库存少的货位,再寻找库存多的货位。
拣货策略:波次下发后,拣货策略直接定义拣货单中商品的数量和拣货顺序,拣货数量,拣货方式等。直接影响拣货作业人员的拣货动线效率以及拣货时效等业务指标。相对复杂的应用场景下,还可以约定拣货动线(库位升序/降序)、约定分播方式(先拣后分、边拣变分等)、分区拣货、整散分离、路线分离(按收货路线)分离、下单平台分离、配送方式分离(快递、自营快递、上门自提等拆分)。
举例:系统中,一定时间段内流入20个客户的100张订单,满足一定的条件创建了波次后,分配库存成功后,需要基于拣货规则生成对应的拣货单据。若基于订单视角拆分时系统直接生成100张拣货单,若基于同客户订单混拣时,此时将按收货人(客户)拆分生成20张拣货单。
具体常见配置规则如下:
- 定义拣货动线(库位升序/降序):设定拣货动线后,拣货人员按照动线规则执行拣货。
- 定义分播方式(先拣后分、边拣变分等):一般订单中的商品重合度较高时,一般采用先拣后分方案,若订单中的商品种类多且重合度较低,若先拣后分,会造成二次分拣环节工作量爬升,此时一般采用边拣边分方案,将不同订单的商品放在移动笼车中的不同容器内。
- 定义拣货单中包含的订单数量、商品数量、商品体积、重量上限等:相对好理解,不予以赘述。
- 包装整散分离规则:整/零分开,非标准包装规则,需要前置维护商品档案中的包装数据,上架时标记本次入库的商品的包装形态,在生成拣货任务时,整托或者整箱可以优先派单给拥有叉车的作业人员,整件则分配给无作业工具的拣货人员。
- 分区拣货(基于拣货库区围栏进行划分):一般来说,拣货作业人员的作业范围并不是越大越好,拣货区域过大需要了解熟悉的商品特性越多,且行走路径过长也会拉长拣货时效,所以衍生了分区拣货设定规则,需要系统中前置将逻辑库位维护上对应的逻辑拣货区域(不一定和物理库区对应),控制作业范围和管控的产品范围。
- 路线分离(按收货路线):同一个收货路线上的订单,合并成一个拣货单,便于装车交接时,降低二次分拣的作业难度和处理时效。
- 下单平台分离:相对好理解,不予以赘述。
- 配送方式分离(快递、自营快递、上门自提等拆分):不同配送方式的订单,拆分成不同的拣货单,对应分配到不同的集货点,便于后续控制发车时的交接难度。
在上述几种常见的业务策略和规则的共同生效下,一般可以覆盖大部分电商行业的出入库的场景。
不过对于简易的WMS系统,在前期可以先按照一定写死的规则进行运转,然后在和业务磨合过程中,抓取其对不同作业环节的多策略的真实痛点诉求,没必要在前期0-1环节就全部拟定好,业务策略是锦上添花类型的系统功能,可徐徐图之。
本文来自作者:人生至味是清欢,不代表爱氧气立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yangqi@qq.com)爱氧气处理。